东方物联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互联网

青春力量赋能非遗传承

2025-09-03 09:02:43
 本报讯为探索传统技艺的生活化传承之道,8月1日至15日,南通大学杏林学院艺遗生辉实践团走进上海宝山非遗中心等地,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罗店彩灯”为研究对象,开启了一场连接

本报讯为探索传统技艺的生活化传承之道,8月1日至15日,南通大学杏林学院艺遗生辉实践团走进上海宝山非遗中心等地,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罗店彩灯”为研究对象,开启了一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实践之旅。团队秉持“让非遗浸润日常”的初心,在传承人朱玲宝老先生的指导下,从技艺研习到创新实践,为这项古老艺术在当代的“活态”传承寻找密码。

图 1 队员和朱玲宝师傅合照

据了解,罗店彩灯起源于明清时期的市井生活,是一门集扎制、裱糊、绘画、装饰于一体的综合技艺,既融入了江南水乡的灵秀之美,又饱含民俗风情的热烈气息。在非遗工坊内,朱玲宝老先生向实践团成员详细讲述了彩灯制作的历史渊源与技艺细节,让大家直观感受到“一篾一剪皆匠心”的传统魅力。

针对罗店彩灯传承中面临的现实难题,实践团积极协助朱玲宝老先生开展创新探索。其中,对走马灯驱动装置的改良成为一大亮点——将传统的蜡烛驱动方式升级为慢速小电机。这一改良既保留了“灯转影移”的古典意境,又赋予了彩灯安全稳定的现代属性,使其更贴合当代生活节奏。当暮色中的工坊亮起改良后的彩灯,流转的光影在墙面织就出星河般的美景,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非遗艺术在创新中迸发的生命力。

图 2朱玲宝师傅讲解其出版书内容和模型

多年来,朱玲宝老先生始终致力于推动罗店彩灯的活态传承:与学校、社区合作开设兴趣班,让青少年近距离触摸传统技艺;带着融入电子技术的创新彩灯亮相新西兰、法国巴黎等国际舞台,展现中国非遗魅力;借助本地节庆展演、电商平台推广等方式,让这项技艺从古镇走向更广阔的生活场景。“彩灯亮起来才好看,非遗‘活’在生活里才有未来。”朱玲宝的话道出了非遗传承的真谛。

图 3朱玲宝师傅展示竹篾塑形工艺,团队参与改良的电动走马灯测试

此次实践中,艺遗生辉实践团以青春力量为罗店彩灯的传承注入新动能。正如流转不灭的灯影,非遗的传承之路,正是让古老匠心在当代生活中持续发光的过程。(文/丁佳怡 周星星 图/严峰 潘慧妍 


  • Copyright看看新闻网
  • 网宿CDN加速
  • 备案京ICP备18049574号-3
  • 服务器腾讯云
本站所有信息来自于网络投稿,如有侵犯您的利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及时修改!   投稿邮箱:sleenoez4@21cn.com